發布時間:2024-07-30 作者: 醫學界呼吸頻道 瀏覽:1
一、肺部真菌病是什么?
侵襲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體,在組織、器官或血液中生長、繁殖,并導致炎癥反應及組織損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通常由呼吸道定植或吸入真菌孢子進入人體,因此肺部染是高發部位,肺部致病性真菌感染已導致侵襲性真菌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尤其是在宿主免疫應答嚴重缺陷患者中。部分肺部真菌感染臨床表現無特異性,早期診斷困難,病情易被原發病掩蓋,易造成誤診、漏診、過度用藥。
在我國,常見的肺真菌病感染病原體包括曲霉、隱球菌、孢子菌、毛霉菌等[1]。
1
曲霉菌
曲霉菌在室內和室外環境中非常常見,并且經常出現在堆肥堆、通風口和空氣傳播的灰塵中。因此,這些真菌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曲霉病是由吸入曲霉菌孢子引起的。大多數人每天吸入這些孢子,而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免疫系統薄弱,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圖1 曲霉菌感染
2
新型隱球菌
新型隱球菌又名溶組織酵母菌,是土壤,鴿類,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動物,一般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為內源性感染,對人類而言,它通常是條件致病菌。本菌大多由呼吸道轉入,在肺部引起輕度炎癥,或隱性傳染。亦可由破損皮膚及腸道傳入。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真菌性腦膜炎、腦炎、腦肉芽腫等,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結、皮膚粘膜引起慢性炎癥和膿腫[2-5]。
圖2 新型隱球菌感染
3
肺孢子菌
肺孢子菌是免疫受損患者肺炎的常見病因,尤其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接受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癥狀包括發熱、呼吸困難和干咳。診斷需在誘導痰或支氣管刷檢標本中找到病原體。肺孢子菌在環境中普遍存在,且通過氣溶膠傳播,對免疫功能正常者不致病。然而,以下患者存在肺孢子菌肺炎風險:HIV感染且CD4+T淋巴細胞計數<200/mcL的患者、器官移植受者、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服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或其他免疫抑制藥物[6-7]。
多數病人表現為發熱、呼吸困難和干咳,呈持續數周的亞急性病程(HIV感染者)或持續數天的急性病程(其他原因導致的細胞免疫功能受損者)。呼吸困難常見。
圖3 肺孢子菌感染
二、實驗室檢測方法有哪些?
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項目包括影像學、組織病理學和微生物學等。
影像學:不同致病菌在影像學上會有相對特異性的形態特征,可直觀的明確病灶的形態學特征,但敏感性不高,存在異病同影,鑒別困難,需要實驗室確診。
組織病理學:組織活檢,病灶部位取樣,對局部組織細胞進行化驗,有創操作,存在風險。
微生物學:涂片與培養、血清學檢測、分子檢測方法是目前主要的微生物學檢測方法。
傳統的實驗室真菌檢測方法主要是培養與鏡檢,真菌培養對于診斷感染以及確認致病真菌種類有重要價值,但存在耗時較長、陽性率低、部分病原體難以培養或鑒定等問題,例如耶氏肺孢子菌難以培養。而鏡檢依賴人員經驗,靈敏度低,漏診率高。不同血清學方法的臨床意義及適用真菌感染種類不同,在不同高危人群中應用價值也有差異,結果的影響因素多,可造成假陽性或假陰性。PCR方法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無窗口期的特點,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檢測到含量很低的真菌DNA,有利于真菌感染的早期診斷。對曲霉、肺孢子菌和新型隱球菌檢測有良好應用前景,是真菌檢測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彌補傳統真菌檢測方法的不足,覆蓋臨床常見肺部致病真菌菌屬,能夠給臨床醫生提供準確的檢測結果,盡早幫助臨床醫生明確病原體類型,有利于精準用藥[6]。
表1 各指南/共識對PCR方法的建議或表述
三、臨床意義
1、幫助患者精準檢出三種常見肺侵襲性真菌感染致病真菌病原體,包括曲霉菌屬、新型隱球菌及耶氏肺孢子菌,能夠給臨床醫生提供準確的檢測結果。
2、采用PCR熒光探針法,窗口期短,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結果準確可靠,盡早幫助臨床醫生明確病原體類型,有利于精準用藥。
3、充分考慮定植和致病菌區分,更真實反應患者真菌感染情況。
4、填補在真菌分子檢測項目上的空白,與傳統檢測方法聯合使用可提高特異性[13-15]。
5、覆蓋科室廣泛,幫助醫生進行病情判斷和評估,提升科室診療水平。
四、結果判讀
表2 檢測項目與結果判讀
五、注意事項
▌痰液留取要求:
留取晨痰,先用淡鹽水或清水漱口,裝有義齒的患者應先將義齒取出,深呼吸2-3次,用力從肺部深處咳出痰液,將咳出的痰液留置在痰盒中(3-5毫升),并擰緊痰盒蓋。
排痰不暢或無痰時,可給予叩背幫助排痰,必要時予霧化吸入后再排痰。
參考文獻